http://www.apsc.com.hk 

 

腹針療法是有薄智云教授新發明的無痛或微痛而又高效的新針法.

1、腹針療法的經絡理論

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任何的組織均需要經絡供給氣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的認為:經絡是人體最早的全身調控系統。

根據上述的理論,在母體內胎兒是通過母體供給的氣血逐漸成形的,而母體供給胎兒氣血的最早通道是臍帶。因此,臍帶是經絡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調控系統。

在這一過程中,臍帶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供給營養的通道而且在組織發育到 一定的程度后會控制供給某些組織的營養量,有效地對所有的組織和系統進行控制,使人類的遺傳能得到有序的延續。故而,我們可以斷言:以臍帶為核心的系統是 全身最早的調控系統和全身營養的供給系統。在中醫的理念中可稱為:先天經絡系統。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出:中醫經絡系統的概念既包含調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給營養 的作用。因此,經絡系統不僅可以應用于臨床診斷而且可以應用于治療的系統。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醫》4期上,便發表文章認為腹部存在著先天經絡,提出“以神闕為核心的大腹部還擁有一個被人們忽略的全身高級調控系統”。先天經絡系統的提出完善了經絡系統的理論,使針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臨床資料和理論的依據,促進了學科的發展。

薄氏在對腹部經絡分布特點經過二十余年的臨床研究后認為:腹針能夠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先天 經絡對全身的調控作用和腹部經絡系統對全身的影響是首要的條件。腹針療法治療時強調取穴準確,針刺深淺合理,操作嚴格規范是取得臨床療效的基本保證。同時 證實了腹部經絡系統有序分布的客觀性和與全身經絡分布的相關性。為揭示經絡的特性和科學地對經絡系統的功能進行開發具有一定的意義。使腹針療法成為能夠滿 足時代需要的無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廣泛適應癥的治療慢性病、疑難病的新方法。

 

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薄氏腹針療法”是薄智云教授經過二十余年潛心研究,創始發明的新的針灸療法。近年來,薄教授與中國針灸學會等單位協作研究并推 廣腹針療法,治療了大量的慢性病、疑難病療效顯著,受到患者及醫學同道的高度評價。“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及新加坡“聯合晚報”意大利“南方日報” 等許多新聞媒體都對腹針進行了報道。大家一致認為:腹針療法是一種新的、無痛、安全、高效的神奇療法。

 

薄教授在培訓

 

神龜圖

腹針標準處方2、腹針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穴位是針灸治療的施治部位,每個穴位都是在體表的標準定位點,穴位的穴性是根據不同的穴位在 臨床上的不同功能確定的,每一個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特異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點,而決不是任意點,這是腹針療法對穴位的認識和基本的理念。因此, 準確的定位取穴和對每個腹部穴位的穴性進行了解是學習腹針的基礎。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繆之千里”的特點,必須嚴格執行腹針的定位標準和操作規范。

1.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1.1腹部分寸的標定:比例寸取穴法

(1) 上腹部分寸的標定:中庭穴至神闕穴確定為8寸

(2) 下腹部分寸的標定:神闕穴至曲骨穴確定為5寸

(3) 側腹部分寸的標定:從神闕、經天樞穴至側腹部確定為6寸

1.2腹部分寸的測量:水平線法

(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闕穴確定為8寸是指病人平臥時,中庭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8寸。

(2)下腹部神闕穴至曲骨穴確定為5寸是指病人平臥時,神闕穴至曲骨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5寸。

(3)側腹部從神闕、通過天樞穴至側腹部確定為6寸是指病人平臥時,側腹部的止點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6寸。

水平線、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針排除人體因為胖瘦形成的個體差異而采取的取穴方法。

1.3任脈的定位

任脈位于腹白線的下邊,是否能夠準確地對任脈的位置進行判斷是影響正確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脈的定位有二種方法。

(1)、觀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脈的色素沉著

為了大家便于記憶,特編腹針取穴歌訣如下:

腹針取穴要認真,反復度量莫走神;

上八下五旁開六,起止摸準尺端平。

中庭曲骨需祥辯,更查任脈何處行;

色素沉著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記清。

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

1中 脘

神闕穴上4寸的任脈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痢疾、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病、虛勞吐血、氣喘等疾病。

相當于口,可以治療口、鼻、牙部及頭面部的各種疾病

2下 脘

神闕穴上2寸的任脈上

任脈的經穴,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瀉、反胃等疾病。

相當于第七頸椎,可以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3水 分

神闕穴上1寸的任脈上

腹水、嘔吐、腹瀉、腎炎、腸鳴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相當于第七胸椎,治療相應部位疾病

4神 闕

臍之正中

急慢性腸炎、慢性痢疾、小兒乳痢脫肛、腸結核、水腫、臌脹、中風脫癥、中暑、婦人血冷不受胎氣等疾病。

5氣 海

神闕穴下1.5寸的任脈上

下焦虛冷、嘔吐不止、腹脹、腹痛、腸麻痹、遺尿、尿頻、尿潴留、遺精、陽痿、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虛陽不足、驚恐不臥、神經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相當于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療第二、三腰椎的疾病

6石門(別名:絕孕,禁針)

神闕穴下2寸的任脈上

腹脹堅硬、水腫、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瀉、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疝氣疼痛、產后惡露不止、崩漏、閉經、乳腺炎、婦人絕孕等疾病。

禁針

7關元(別名:丹田)

神闕穴下3寸的任脈上

諸虛百損、臍下絞痛、腹痛腹瀉、腎炎、月經不調、婦女不孕、痛經、盆腔炎、血崩、子宮脫垂、遺精、陽痿、遺尿閉經、帶下、尿路感染、產后惡露不止、疝氣等疾病。

相當于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療第四、五腰椎的疾病

8商 曲

下脘旁開5分處

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腹膜炎、頸肩疼痛等疾病。

相當于頸肩結合部,治療相應部位

9氣 旁

氣海旁開5分

腰肌勞損、腰部疼痛、酸困、下肢無力等疾病。

相當于二、三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

10氣 穴

關元穴旁5分處

奔豚痛引腰脊、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癥、尿路感染、瀉痢、腹瀉等疾病。

相當于四、五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

11滑肉門

水分穴旁開2寸處取之

癲癇、嘔逆吐血、重舌舌強、胃腸炎、肩關節炎等疾病。

相當于肩,治療肩關節周圍疾病

12天 樞

臍正中旁開2寸處

嘔吐、泄瀉、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腫、腹脹腸鳴、冷氣繞臍切痛、煩滿便秘、赤白帶下、月經不調、淋濁、不孕、癲癇等疾病

相當于側腰,治療各種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13外 陵

陰交穴旁開2寸處

腹痛心下如懸、下引臍痛、疝氣、月經痛、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

相當于髖,治療髖關節及股骨頭周圍疾病

14上風濕點

滑肉門穴外5分上5分

相當于肘,治療肘關節周圍疾病

15上風濕外點

滑肉門穴外1寸

相當于腕,治療腕關節周圍疾病

16下風濕點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當于膝,治療膝關節的各種疾病

17下風濕下點

下風濕點下5分外5分

相當于踝,治療踝關節的各種疾病

腹針要求臨床病人在首次治療時必須對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進行準確的度量,對于療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規范進行反復的校對。


  Tag: 臍帶血| 臍帶| 臍帶幹細胞| 脂肪幹細胞| 胎盤幹細胞| 羊胎水| 抗衰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ia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